競賽專區 〉競賽介紹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自民國73年起(1984年),在「全面提高產品品質計畫」初期推動時,經濟部工業局有鑑於品質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故責請「中心衛星工廠制度推動小組」(中衛發展中心前身)成立團結圈活動推行中心,當時身為經濟部執行祕書的高辛陽先生說道,品管圈活動從57年(1968年)引進國內以來,雖有20年之久,但卻未普及,除廣納國外推動經驗與國內專家意見,更參酌國情與民族性,以喚起國人團結之「團結圈」,而非以品管圈為名,有其深刻意涵,除強調「全員參與」、「品質向上」外,生產改善活動與手法更可以「海納百川」。並於74年(1985年)4月辦理第一屆中衛體系團結圈活動競賽,原僅在汽車、機車、電機、機械等特定體系廠商推動,自第三屆起在李登輝前總統的支持與指示下推行至全國,77年(1988年)「全國團結圈活動競賽」正式成為全國性的團結圈競賽。

前兩屆競賽均以製造業為主要參賽產業,但在中衛持續走入公部門、金融、醫療、營建、零售等產業推動後,逐漸獲得成效。從第三屆開始有台灣全錄、僑聚貿易、南陽實業等服務業參;第六屆有彰化銀行、第三信用合作社,以及國軍八一三醫院等金融業、醫療業的加入;第八屆有陳氏圖書、空軍401聯隊等文化事業與軍方單位;第十屆有華盛頓幼稚園等文教機構;第十一與十二屆有三采建設等營建業;第十七屆有台鐵,以及近十年來的北捷、高鐵等運輸業,可見團結圈活動已深入各產業,且逐漸開花結果,讓企業機構獲得實質的改善效益,進而提升經營績效。

自89年(2000年)起,衛生署(衛生福利部前身)委請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全國團結圈活動競賽為藍本,舉辦以醫療單位為主的「第一屆醫品圈發表暨競賽活動」。

30多年來,科技雖一日千里地秒速演進,但「全國團結圈活動競賽」仍隨著管理工具的演進、科技的多元應用,與時俱進、蓬勃發展與益發受到重視,第三十屆「全國團結圈活動競賽」參賽圈隊已突破過往紀錄,達204圈,相較第二十屆(2007年)的86圈,已成長3倍之多。

自108年(2019年)起配合「團結圈活動」更名,「全國團結圈活動競賽」亦同步更名為「台灣持續改善活動競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