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Demo
P. 47
454.績效管理:量化評估永續發展目標「能被量化的,才能有效管理」。永續發展過程中所面臨到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缺乏適用於日常監控和產生影響的營運關鍵績效指標(KPI)。以往針對碳排放或能源消耗量等指標數據,通常只出現在年度報告中,不足以推動持續改善。精實績效管理正好可以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現場管理系統能建立定期的檢視流程,以便讓團隊依照KPI檢查進度、討論偏差情形以及採取矯正措施。若是將永續指標納入這些例行流程,它們就能成為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其中包括:監測每生產班次的能源消耗量。追蹤各個部門的廢棄物分類或是回收率。在評估成本與品質的同時,也檢視供應商的永續績效評分。關鍵在於定義那些具有影響力的指標:應該是可以透過團隊行動產生積極影響的指標數據,而非與團隊工作無關,且遙不可及的企業級指標。5.工具和方法:將精實管理理念擴展至綠色環保領域精實管理工具箱中有許多方法,可以直接運用在永續發展的挑戰中: 5S:傳統上是用於改善工作場所的規劃,同時也可以延伸至環境面向,例如檢查壓縮空氣是否洩漏、確保廢棄物分類正確或是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解決問題的工具,例如5Why方法、石川圖(Ishikawa diagrams)、A3報告等,都可以用來處理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例如產生過量的廢棄物)。失 效 模 式 與 效 應 分 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能幫助在問題發生前,辨別程序中潛在的環境風險。全 面 生 產 管 理(Total Productive Management, TPM)與自主維護模式則是可以將資源效率作為與設備整體效率(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 OEE)和設備使用壽命並列考量。此舉的優勢在於員工都已經熟悉這些工具方法的運用,他們只需要接受相關訓練,就能從綠色環保的角度出發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此外,企業也可以利用成熟的模型來評估這些工具的實施效果,並將綠色標準納入評估系統中。這樣一來,就可以衡量企業的發展路徑,進而確保永續發展概念的落實,與提升生產能力或是產品品質一樣,都能得到系統化的追蹤與管理。專欄文章6|精實管理(Lean)成就企業永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