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Demo
P. 19
17醫療體系團隊由於外部環境(醫院評鑑要求)與內部環境(醫院重視病安)因素影響,可以看到在院內藉由醫品病安組織的成立推動與獎勵機制的建立,在活動主題與活動內容上已有大幅提升。從早期多為提升照護品質主軸,側重衛教宣導的改善活動內涵,近年有越來越多的活動主題投入於作業資訊化以改善效率,並獲致改善成效。樂見醫療體系團隊緊跟AI發展腳步,導入於改善活動,獲致更大改善效益。在科技製造業,改善主題一直維持效率或品質提升的主軸。由於一些改善活動做得比較好的公司(這些公司的改善團隊往往是至善組團隊的水準)開始要求其供應鏈廠商也需要進行改善活動,並對外參加改善活動競賽來檢視改善成效。這些受要求的供應商的改善團隊一開始或許基於交差心態而致活動品質不理想,然而在一段時間之後,當供應商感受到改善活動帶來的效益,其態度轉為正向積極,改善水準因而隨之提升。期待看到供應鏈上下游廠商在改善上的連動合作以及所致之整體效益,換言之,由單一廠商的改善提升至供應鏈兩個以上廠商的共同改善。相較於團結組與至善組圈隊,自強組團隊整體而言仍有其較大幅度的改善空間,舉其要者如下。二、引導-自強組競賽團隊的改善水準持續提升1. 選題改善主題必須有其價值性。例如:「節省公司廁所衛生紙使用量」的主題,固然可以進行改善,然而其改善價值並不高,降低生產製造不良率0.1%所致效益可能就足以達到衛生紙節省的經濟效益,也更能促進內部提升與客戶滿意提升之外溢效果。再者,改善團隊往往會從不同面向交代其選題理由(例如對同仁、對公司/醫院、對顧客/病患),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這些理由流於論述,往往缺乏量化數據的支持。建議質量化理由並敘,能客觀評估改善主題價值。2. 文獻查證醫療團隊的報告書往往會呈現文獻查證,這是好的作為。然而文獻查證如果不能導引出對改善活動的啟發,而與改善內容有所鏈結,則將流於形式。3. 要因分析與真因驗證自強組團隊在要因分析與真因驗證的表現往往較為薄弱,有時甚至將兩者混淆不清呈現。除以傳統的魚骨圖呈現要因分析之外,往往會以投票表決做為判定真因之依據,不免流於不夠客觀之慮。建議可以借助系統圖或3whys等手法列出可能要因,其後專欄文章3TCIA持續改善活動「自強組」競賽評審所見所感

